落户条件
入户办理流程

免费落户咨询热线

13671738356

当前位置:上海落户政策 > 大专本科落户 > 他是上海市五官科医院首任院长,曾接过周总理的委任状,胡懋廉教授史料落户上医

他是上海市五官科医院首任院长,曾接过周总理的委任状,胡懋廉教授史料落户上医

栏目:大专本科落户 人气:0发表时间:2023-03-19来源:网络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落户咨询二维码  

他是上海市五官科医院首任院长,曾接过周总理的委任状,胡懋廉教授史料落户上医

(他是上海市五官科医院首任院长,曾接过周总理的委任状,胡懋廉教授史料落户上医)

  胡懋廉教授所作四位子女趴窗台大幅画卷

  他是我国耳鼻喉科学的重要奠基人,潜心医道,不慕名利,为我国耳鼻喉科学的创建和发展留下了诸多创举。他就是胡懋廉教授,中国现代耳鼻喉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国家一级教授,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又名上海市五官科医院)首任院长、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以下简称“上医”)副院长。

  近日,胡懋廉教授史料捐赠仪式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举行,一批珍贵史料让后人再度感怀胡老壮阔的医学人生路。

  胡懋廉教授女婿冷志勤医生、长孙胡长江和张晓红等家属代表将6件珍贵史料无偿捐赠给医科馆,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接受了史料捐赠。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外联处处长杨增国代表学校向家属颁发捐赠证书。

  捐赠现场,胡懋廉教授长外孙女张晓红介绍了史料捐赠情况,胡懋廉教授曾外孙季超发来视频致辞。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出席。

  胡懋廉,1921年毕业于北京国立医学专门学校,193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曾任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教授、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附属医院代理院长及耳鼻喉科主任。抗战时期曾任华西协合大学、中央大学、齐鲁大学三大学联合医院设于成都陕西街存仁医院的耳鼻咽喉科主任、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公立医院副院长,后医院更名为四川省立医院,任院长。上世纪50年代先后任上海公济医院(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首任院长、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至第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

  胡懋廉教授一家与上医渊源深厚。妹妹胡懋华是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国家二级教授。女儿胡允平、胡允文均为1956届上医校友。曾外孙季超2006年高考自主招生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录取,曾在上医委培学习一年,至今他仍珍藏着上医的学生证。胡家家学渊薮,上医在胡老一家心中是永恒的归宿。

  胡老家属捐赠的这批史料异常珍贵,填补了医科馆馆藏的诸多空白,极大地丰富了一级教授的研究史料。其中有胡老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的任命书,还有胡老1963年3月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黑白照片。

  最为特别的是一幅约2平方米的胡老亲笔画,画的是四位子女童年时喜笑颜开地趴在窗台的生活照,画面左侧还有四位子女长大后亲笔题写的各自毕业年代和分配单位,右侧是胡老亲笔抄录的抗战时期和解放后创作的两首诗。这幅画卷不仅是胡老家庭的珍贵记忆,也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情怀、质朴家风的真实写照。

  11月3日是胡懋廉教授逝世50周年的日子,高山仰止,薪火永继,大医风骨必将激励一代代医学生为人群服务,为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奋斗终身。

  链接:我国耳鼻喉科学先驱胡懋廉教授

  郝春红叶琦

  上世纪50年代的上医群星闪耀,群贤汇集,他们开拓进取,造诣精深,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我国耳鼻喉科学先驱胡懋廉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医道不近名,妙手誉杏林

  胡懋廉教授是早期将国外先进的西医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方法引入我国的第一人,在我国耳鼻喉科学的创建和发展中留下了诸多创举:1930年,他是国内第一个从直接喉镜中取出气管异物的中国医师;1935年,他开国内之先河,为鼻中隔脓肿而导致鼻梁凹陷的病人做肋软骨移植手术进行矫正;1939年,他成功施行国内第一例喉癌全喉切除术,为中国手术治疗喉癌迈出了重要一步。

  他高超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慕名找他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有权有势的政界要人,但他不畏权势,一视同仁。

  胡懋廉教授从事医疗工作近50年,论著50余篇,在中国耳鼻喉科医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在专业领域的突出表现,他还当选为全国政协、人大代表,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这次捐赠的这张照片记录了胡懋廉教授1963年3月10日下午4时1分与毛主席亲切握手后,热烈鼓掌的画面。此照片被胡老家人当作莫大荣誉被精心珍藏,在胡懋廉教授家客厅墙上挂了50多年。激励了胡家几代后辈追随胡老脚步,勇攀医学高峰。此次这张照片重回上医,必将激励更多年轻医学生传承大医风范,笃行仁术精深,续写上医人新辉煌。

  铁肩担重任,仁术创新风

  胡懋廉教授是我国耳鼻喉科学的重要奠基人,解放前后国内第一所眼耳鼻喉科学医院均由其所创。抗战时期,他曾在成都从医执教长达十年,是当时成都的三大名医之一。1941年,他克服抗战时期的各种艰难困苦,主持筹建了解放前国内第一所眼耳鼻喉科医院,他心灵手巧,亲手设计、制作各种教学模具,还带领学生去荒郊野外,在无主坟墓中拣回颅骨,制成耳鼻喉科标本模型;并充分运用绘画才能,绘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教学挂图、手术设计图,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

  他制作的这些教学挂图和标本模型,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专业医务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他再次勇担重任,主持筹建了全国第一所眼耳鼻喉科医院。1951年冬,他被调至上医参加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建院工作。当时人手不足,设备简陋,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他凭着过去创院的经验,在郭秉宽等专家支持下,团结全体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催生了解放后全国第一所眼耳鼻喉科专科医院,即如今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任首任院长、耳鼻喉科主任。2004年6月,医院为胡懋廉教授塑了一尊铜像。

  1956年5月,胡懋廉被任命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并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任命为副院长的《任命书》是此次医科馆接收的重要史料之一,该任命书于1958年7月5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周恩来总理签发。胡老家属细心保存了任命书的全套材料,包括当年的信封。上医16位国家一级教授中,共有5位一级教授获此任命。

  桃李满天下,绿野追唐裴

  胡懋廉教授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许多知名的医学专家出其门下,他通达厚道,爱徒如子,甘为人梯。他的家中至今还保留着早期学生赠送的一幅针织画像,画像中的胡教授严肃又慈祥,装裱的相框古朴而庄重,传达出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他还保存着1956年11月学生李继孝请他教正的一篇论文。

  他与学生姜泗长之间的师生佳话也在医学界广为流传。

  胡懋廉夫妇和学生合影,前排右起:姜泗长、胡懋廉、张淑安、张铮;后排右三为李继孝

  姜泗长是我国耳鼻喉科工程院院士,曾当过毛主席生命后期的保健医师、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耳鼻喉科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当年轻的姜泗长身患肺结核时,胡懋廉教授资助其住院治疗3个月直至痊愈;当因工作劳累再次复发时,胡教授甚至不顾家人被传染的可能,将其接至家中养病。

  抗战胜利后,姜泗长获得赴美留学的机会,却因无人为学生上课而无法成行。胡懋廉教授知道后,深知此举关乎学生前途,当即向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表示“让姜泗长出国深造,我回来代课。”姜泗长传记回忆录《师道》里写:“与其说姜泗长选择了耳鼻咽喉科事业,倒不如说他选择了胡懋廉这样一位为人厚道、学识渊博的老师。”

  兴之所致处,寄情诗与画

  胡老不但医术精妙,在诗画上也有不俗造诣,他爱好绘画,托物言志。他的画无师自通、不拘一格,自己说是:“不中不西任意挥,无师无法兴所归,高压心血激脑海,写出生机不计规。”

  他也好写诗,他的诗不严究韵律、随兴而发。他还为子女们做了一幅约2平方米的大幅画卷,原型是四个孩子在成都南打金街家拍的照片,四个孩子按年龄大小、个子高矮排列,个个笑容可掬,趴在窗框上。画上胡老题词:“自力更生”,胡夫人张淑安题词:“坚忍苦干”。在孩子们长大后,又让他们在画卷左侧写上各自大学毕业年代和分配的单位,作为开始人生另一阶段的纪念。

  胡懋廉四位子女趴窗台大幅画卷

  画卷右侧即是胡老在抗战和解放后创作的两首诗。一首是抗日时期创作的《抗日流亡家》,那时他刚到成都,不久因医院联合在原先存仁医院基础上建立了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一家人就搬到华西坝上的中大医学院居住。就在他们搬到华西坝的第三天,他们初来成都的居住房屋就被炸毁了,地下室被全部掩埋。事后胡懋廉就写了这首诗。

  解放后,他又在1949年10月1日国庆日创作了《欢呼新中国》:“鼕锵鼕锵鼕鼕锵,五星红旗齐飘扬。万众齐唱起来歌,新国新政新气象。”

  这幅画卷也是本次医科馆接受捐赠的重要实物之一。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图源:受访方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此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