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校1800万引进菲律宾博士,pua谁?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湖南高校1800万引进菲律宾博士,pua谁?)
先带大家吃个瓜。
前段时间,湖南邵阳学院一个公示信息引发热议。信息显示,该校拟“引进”23名海外博士,搞“人才引进计划”。
为此,该校砸重金打造,包括引进费35万、科研启动费15万、过渡性租房补贴14.4万,不需解决配偶工作还增加引进费20万。单个博士共计投入84.4万元,累计投入超过1800万元。
邵阳的经济水平我还是清楚的,一人一次补80多万,那绝对是千金买马骨。如此有魄力的学校,莫不是要大干一场了?
可一了解才发现,这23位博士中,有22人本来就是该校教职人员,属于“毕业返校”,所有引进人员全部毕业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学习时间均为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只有两年4个月。
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毕业,还是两年4个月就拿到的学位,这不正是传说中的“水博”吗?
花1800万引进23个水博?
院校引进博士本无可厚非,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博士比例,搞学校升档,也不乏送在职教职工集体读博的骚操作。但像这所学校这样,读个水博士,回头还批量给出如此高待遇的搞法就不多见了。
这里面大概率是有猫腻的。现如今,国内博士富余,很多正规博士毕业都找不到工作,像菲律宾亚当森这种水博士,就算一分钱引进费用不给,他们敢另谋高就吗?这钱这么好拿?
重金抢人才,这是当下不少院校、企业的常规操作。
但引进人才的目的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增加牌桌上的筹码,搞面子工程,是不是本末倒置?
这让我想起华为的“天才少年”招聘计划。
这个计划是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19年发起的,他们的口号是,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吸引顶尖人才。
华为给的年薪分为三档,最高档为182万元-201万元;第二档为140.5万元-156.5万元;第三档为89.6万元-100.8万元。
华为曾自爆,在过去两年里,他们总共招聘了超300名“天才少年”。
最新的一期是7月22日发布的,也是今年第二次面向全球发出的“天才少年”召集令。
人才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尤其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人才持续外流,中国凭什么狂奔40年》。
在里面我简单分析了平台对人才的重要性,也指出,过去由于我们是追赶者,事实上并不需要太多的顶尖人才。
但现在的情况变了,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由追赶变成领跑。
领跑靠什么?靠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人才,顶级人才,甚至天才。
一直以来,不少人都喜欢拿创新能力嘲讽中国,说中国人只会山寨。
更久远一点还有“李约瑟难题”,质疑中国古代文明十分发达,为啥没有诞生出近代科学?
很多人喜欢从教育体系、哲学体系深挖中华文明的“原罪”,可事实上全都是按图索骥。
所谓创新,从哲学角度就是量变引起质变,在应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天才的突破下,自然会出现创新。
这里需要的天才不是一两个,而是数不胜数。
说白了,人类每次创新都像蜜蜂寻找蜜源,靠“蜂群战术”。蜂巢里有成千上万只天才蜜蜂,它们涌向四面八方,数量多了,总有碰上的。
碰上了,那就是创新。
这和追赶者不同,追赶者是知道方向的,创新是面对未知。
这里最关键的是怎么让蜜蜂为了一个目的飞出去。
古代中国之所以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正向激励,很多发明都是靠个人兴趣完成。
但科学是递进的,越往后越难,没有大量的顶级人才投入,就凭几只蜜蜂,很难找到出路。
在古代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科举才是正道,搞科研那是奇技婬巧,从上到下都看不上。自然,不可能出现大量顶尖人才涌入其中的局面。
所以中国人在靠兴趣完成初步探索后,便很难再继续深入下去。
而西方和中国不同,它们的激励显然更大。
黑死病打破神权对西方人的思想禁锢后,很多顶级人才投入到对大自然的探索中。
再加上海洋贸易兴起,科技商业转化更快,一个小发明就能让一个普通人一夜暴富,并且获得不错的社会地位,自然也吸引了更多顶级人才投入其中。于是,在中国人的基础上,西欧有了科技上的不断突破。
所以,过去所谓中国人骨子里缺少创新思维,没有创新能力的说法都是扯淡的。
当整个社会都鼓励去学文科、搞哲学的时候,任何教育方式都培养不出创新思维;当全社会开始鼓励人们涌向工科,以学工科为傲的时候,创新就会出现。
今天的中国无疑是工科的天下。
当然,我这里不是要全盘否认文科,文科无疑对科学研究有辅助作用,我甚至认为,顶级的科学家更多成分是哲学家。
我要强调的是社会风尚。
华为搞“天才少年”招牌计划实际上就是为了执行“蜂群战术”。站在通信领域最前沿,如何创新?无他,唯尝试尔。
其实,不止是华为,所有大专院校、高科技公司搞人才引进计划的目的都是为了“蜂群战术”。
而且我认为这应该是未来的方向。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各类院校来到科技、理论的最前沿,它们会忽然发现,前面已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时候,它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蜂群战术”。用高薪招揽天才,用天才执行“蜂群战术”,最后迎来突破。
这方面互联网公司其实一直在做,但它们更倾向于应用,喜欢挣快钱。
对于很多制造业公司和院校来说,这需要魄力,但别无选择。
未来国家层面也应该趋向于这样的思路,在某些尖端领域,不能仅靠情怀吸引人,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天才,不止本国的天才,还有国外的天才。
对天才我们不应该有地域歧视。华为自己也承认,它们在2G到3G突破上,与一个俄罗斯数学天才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天才挺有意思,任正非还在一次采访中介绍过他。
他说这个小伙子不会谈恋爱,只会做数学,到他们公司十来年,天天在玩电脑,不知道在干什么。
瞅一眼在玩电脑,再瞅一眼,还在玩电脑。
搁家里十有八九被父母嫌弃,但这小伙在华为拿着高薪。
“管研究的人去看他,打一个招呼就完了。我给他发院士牌时,他‘嗯、嗯、嗯’就完了。他不善于打交道,十几年干什么不知道,之后突然告诉我,把2G到3G突破了,马上上海进行实验,我们就证明了,无线电上领先爱立信,然后大规模占领欧洲,用了4G、5G。”
“我们现在很厉害,与这个小伙子的突破有关”,他总结道。
这就是天才,有点像韦神。
天才是属于全人类的,但最好把他们留在中国。
浙大教授郑强曾这样描述美国教育,他说,你什么时候见过美国人过来考察中国的中小学生教育?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中小学生教育搞得好,但人家不在乎,因为它们只要把大学办好了,就什么都有了。
言下之意,美国的大学有吸引力,自然会吸引中国天才投靠。
可是,仅办好大学还是不够的,关键是社会对天才的认同。
科技创新真的需要天才。我们必须得承认,美国对人才,尤其是对天才的重视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当年的偷蒙拐骗,还是今天的利益捆绑,总之,舍得给钱。
未来,中美竞争,最终将落到创新能力的竞争、天才的竞争上。
所以,舍得给钱、给社会地位,恐怕是必由之路。
当然,钱那也不是像邵阳学院那么给,1800万给23个水博士,这事骨子里就透露着pua套路。
最新的消息是这所学校的主要领导被撸了。
希望有关部门能借这个机会好好整顿一下这些人才引进计划吧,别把好经念歪了。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观云者”。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二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二级技师也可以走人才引进落户上海
- 主持人王冰皓结婚登记只能去江阴市!她和房海燕都没上海户口
- 人才引进落户上海的学历认证报告如何获取?
- 集体户口不靠谱?快别被忽悠了!一分钟让你了解集体户口
- 境外“超生”二孩在沪13年仍无法落户 父母状告公安局未履职被驳回
- 突发!启迪水木滨江销许已领!上海新政发布,落户门槛再放宽
- 回应企业诉求 浦东留学生直接落户可以实现就近办理
- 我,女博士,在上海的金融公司工作5年,晒出月薪和工作经历
- 李佳琦落户上海,成为阿拉上海宁,上海落户制度了解一下
- 建议制定广东海外人才引进开发路线图
- 七成高校教师无博士学历,“不读个博都不好意思”?
- 双一流大学毕业即可直接落户上海,对你来说并不是“好事”
热门文章
- 广州、佛山、东莞、深圳落户,戳我们更放心更稳妥
- 什么是住房公积金/如何提取住房公积金?(深圳适用)
- 应届残疾毕业生参加就业转衔培训
- 断缴社保,麻烦就大了
- 2018入深户最全指南来了!
- 深圳个人如何缴纳社保?深圳社保有什么好处?
- 2018年深圳10000指标积分入户试行第二年,入围分数出来了
- 6月1日起,在深圳婚姻登记不限户籍啦
- 深圳最低工资和社保双双调整,缴纳社保的朋友要注意这些事!
- 2022年深圳创业补贴申请全攻略!不看这条你错失45万
- 你知道你目前的条件可以办理深户吗?
- 深圳人才引进补贴
最新文档
- 魔鬼佳琦如何落户上海?
- 高级职称能直接落户上海吗?注意点是什么?
- 高校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官方通报来了
- 高学历落户上海有多简单呢?
- 高企人才引进,个人只需要本科学历学位,两年即可申请落户
- 高新技术企业1年就可以成功落户上海,你满足条件吗?
-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引进的那些奇葩事儿
- 香港多措并举引进优秀人才
- 非法办理人才落户 男子向公职人员行贿710万元!乐东法院判了
- 非沪籍人士与上海人结婚,多久可以转上海户口?
- 集体户口相关政策
- 集体户口不靠谱?快别被忽悠了!一分钟让你了解集体户口
推荐文档
- 非全日制本科可以考211学校的研究生吗?如果有请问有那些学校?
- 毕业5年,专科,在上海工资12000,算很失败吗?
- 985毕业生涌入县城,被质疑抢饭碗!考公或许是一种尝试
- 大专毕业是该继续升本还是工作?
- 想买个网上查到的大专,交钱不考试2年半拿证是真的吗?
- 出彩艺校生 | 优秀毕业生司巧艺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她写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 2020年上海有哪些大学?一本二本三本专科
- 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引进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公告
- 毕业生的户口,档案到底有多大的用处?不看后悔死你..doc
- 2023专科生可以考研吗 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 本科学校很普通不是211.985,北大法学硕士,有可能进国内顶尖律所吗?
- 北大硕士送外卖、火锅店只招985……去年毕业的名校生都去了哪?